《胡桃裡的宇宙》專輯 譯序譯後記中英名詞對照表插圖大展封面書評1書評2書評3書評4書評5書評6

人類理解宇宙的努力   張嘉泓

  為了讓十歲的女兒,對她父親的研究產生一些敬意,我曾經要她仰望星空,告訴她那些星星的亮光要花幾萬年才能到達地球;這讓她既驚訝又神往(然後就開始問起卡通中看到的「黑洞」是不是真的存在)。無垠的宇宙亙古以來,總是不斷引起人們無論老少的好奇;然而我沒有辦法解釋給她聽的是,人類似乎對這漆黑廣大的宇宙知道的還不少,我們竟然能猜測它如何產生,了解它變化的規則。

  儘管大眾普遍對宇宙有著好奇,人類對宇宙的知識似乎總是以幫派的暗語般的數學語言,在狹小的圈子裡流通,一般人很難理解。(所以這是人類的知識嗎?)十年前,物理學大師霍金以《時間簡史》一書風靡全世界,就像普羅米修斯第一次將火帶到人間,他成功地將物理學家小心保存的秘密稍稍洩漏給一般大眾。霍金今年又出版了《胡桃中的宇宙》(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胡桃殼 Nutshell其實是出版界的慣用語,有「摘要」的意思,書中也用它來象徵無邊界的宇宙),用更易懂的語言來書寫給更廣大的群眾。剛拿到書時我想,或許奇蹟似地終於可以讓女兒搞懂她所關心的黑洞了。

  延續《時間簡史》的路線,霍金在這胡桃中裝入了物理科學中最奇妙、最火辣的題材;這本奇妙的書像童書繪本一樣,每一頁(真的!)都充滿了製作精美,精采炫麗的彩色插圖,用具體的形象來捕捉抽象的觀念,給全書帶來一種童書特有的親切感。行文生動流暢如他一貫的風格,直接、毫不掩飾、又經常帶著幽默,這種從容不是一般科普寫作所能模仿的。中譯本的翻譯清晰嚴謹,製作非常仔細,亦使本書增色不少。

  與《時間簡史》相比,「這是一本風格不同而比較淺顯的書」;相對於前者的直線結構,本書比較像一棵樹。頭兩章是主幹,淺談相對論、量子力學、弦論以及最時髦的M理論;在一般觀念中,時間與空間只是平板的背景;因為愛因斯坦的發現,我們現在知道,時間和空間的區分只是相對的,而時空會因物質的存在而彎曲,在質量極大的星體周圍中,時空可能表現出非常不尋常的性質。於是背景變成了主角,霍金讓這主角表演了五段獨立的戲碼:「無邊界條件的宇宙起源」與「黑洞的熱力學討論」基本上是《時間簡史》對應章節的摘要(讓我想起了外文系讀的克里夫摘要),加上非常簡短的後續發展,難得的是討論了黑洞的資訊失蹤與弦論對黑洞的微觀解釋這些五年來的驚人發展,在中文科普讀物中還很少見;「時光旅行」介紹如果蛀洞存在,時光旅行如何實現;還有一章是沈思生命與電腦將在未來非常迅速地增加複雜度;最後「美麗膜世界」描繪了最近高能物理界最熱門的一個想法:「額外維度」:物理學家最近「驚覺」如果空間不只有三維,很多現在晝夜困擾我們(我是指物理學家)的問題都不再是問題,而我們也的確不太確定空間是不是只有三維(這句話的精確意思請參見本書)。

  然而,奇蹟終究並未出現。

  把這麼豐富的內容,用穿插在彩圖之間的文字寫完,作者必須非常言簡意賅,使得許多解釋讀起來倒像是宗教的經文;花近三頁的篇幅介紹愛因斯坦的生平軼事,卻吝於對「超對稱」以及最近驚人的天文學觀察結果多作一些討論,總令人覺得遺憾;在簡略的文字中,《時間簡史》的那種優雅的平衡感似乎消失了,讀者很難去區分那些是已證實的結果(如相對論),那些是令人沈醉而很難相信它錯但卻還沒有證據的漂亮理論(如超弦、M理論),那些是英雄式的理論臆測(如蛀洞),看起來都像是先知所啟示的超驗真理;而幾乎完全用文字來比畫抽象的數學概念,畢竟是有其限制,我很可以想像一個普通讀者,「在讀的時候,感覺那麼漂亮而合理;而闔上書後,一切又消失如同一場夢。」(泰晤士報)

  畢竟這是一場引人入勝的好夢。人類以理性去理解這個宇宙的努力,是一種如唐吉柯德挑戰風車一樣的悲壯歷程;而將這史詩嘗試放入一個胡桃之中,本來就是唐吉柯德式的;胡桃固然方便掌握,往裡頭看去,恐怕仍會覺得莫測高深,不知物理學家胡桃裡賣的是什麼藥。


原載2002-02-10中國時報開卷版;作者係台灣師大物理系副教授

 



Copyrightc 199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若有網站瀏覽方面的問題請洽網站管理人